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本站已运行 网站公告 | 这是第一条公告

搜索
热门搜索: 活动 交友 discuz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精彩专题

[江苏] 苏、锡、常惠姓

[复制链接]

74

主题

6

回帖

28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0
发表于:2016-7-25 21:20:28 03298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锡、常惠姓   
    在江苏省美丽的太湖四周,特别是苏州、无锡、常州三地,较为集中地居住着一支惠姓人,人口繁盛,文化素质高,“服官者以循吏著,居乡者以名贤著”。宋时显赫,有十进士;清时再度崛起,有经学三杰和一些名宦;当代又人才济济。在江南影响较大,人称江左惠氏,因先祖惠元祐曾隐居浙江湖州吴兴大全港,又称吴兴惠氏。 江左惠姓来自何处,阳羡《惠氏宗谱》引、清咸丰年间的序言中说:“唐季从扶风迁居义兴。”民国年间的族谱序言也说,“来自扶风,居于横山”。史载,唐时安史之乱和以后的黄巢起义期间,为了避乱,陕西关中、河北、河南的百姓举家南迁,形成北方人口南迁狂潮,江浙一带接收的北方移民最多,《旧唐书》载,仅安史之乱之后,荆南人口,“十倍其初”。唐初,荆南自然环境优美,但人口稀少,大批土地荒芜。关中人来到宜兴,开荒种地,繁衍生息,建立村庄,因怀念故乡,村名地名有的还是以故乡的名字命名。宜兴城东北15公里处,有个村庄叫扶风桥,就是那时从陕西扶风迁入宜兴的窦姓人因怀念原籍扶风,取的名,一直保留到现在。公社化时,这里还有扶风公社、扶风大队等名称。惠姓与窦姓一样,曾是扶风郡的名门望族,可见,唐时从陕西扶风迁来的说法是可信的。惠氏在宜兴横山一带生息,始迁祖为何人,没有文字记载。后人只能断自生活在北宋末年南宋初期的惠需,尊他为始迁祖。惠需,号贻远,大观三年(1109),与次子安民为同榜进士,任东平刑曹、袭庆府通判。家谱上说,寿登90余岁,葬鸡笼山。惠需配单氏,生二子。长子柔民(1055—1112),号宽裕,元符三年(1100)进士,任殿中侍御史,宣和五年十一月十一日,降为别试所试官,葬鸡笼山。次子安民(1057—1126),号静甫,大观三年(1109)进士。家谱上称赞生而颀硕, 倜傥不凡,豁达情激,雄文超群,千金不盼,扶危济困,当地人把他比作西汉大侠郭解、朱家。交友皆贤俊,虽未做官,与公卿齐名,晚年诗酒自慰,死后葬鸡笼山。娶朱氏,生一子,名元祐。惠元祐(1081—1141),号吉甫,少时迁居洛阳,向学尹焞(当时的哲学家)。徽宗时为文渊阁学士、邓州路总管。宋室南迁期间,面对金人的追赶,出生入死,护驾多次脱险。因护驾有功,高宗赏“扈驾忠贞”四字。他眼光锐敏,识岳飞于榛莽,疑秦桧之生还。因主暗臣奸,收拾河山迎还二圣的建议,得不到采纳,遂隐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大全港。一日闻岳飞被害,大哭数日不食而亡,后葬“姑苏震泽东堵城”。夫人陈氏,诰封一品太夫人。子二,长善、次迪。清康熙二十年(1681),康熙大帝褒隆先哲,念元祐忠烈,批准19代孙惠润呈请官祭的奏折,从此俎豆享祀。康熙三十六年(1697)在无锡惠山建有专祠,尊为“百岁堂”惠氏一世祖。惠善,字天成,生卒失考。从吴兴移居长洲(即今吴县)阳山之西南。善“履行端方,立心温厚”,专攻经学,娶钱氏,生4子:贞、敏、棐、哲。为“承先启后计”,“一意杜门课子”,“平生足迹不履公庭,并不留姓氏于竿牍”,4子均成才。死后葬堵城。惠迪(1110—1166),字天爵,绍兴二十四年 (1154)进士,家谱上说,任谏议大夫,历官于朝,不避权幸。宋《鸿庆居士集》记载累迁大理寺直、国子博士。又善诗,有“婆饼焦”、“送客”二首存世。娶孙氏,生子一,曰纯。死后葬玲珑山。善的四个儿子,贞、敏、棐、哲成为四大支派。长子惠贞,字原顺,号四七,生卒失考,葬堵城。娶严氏,生子一,子孙称四七支。次子惠敏,又名固,字原实,号廿一,晚号念一,生卒失考。惠敏是个大孝子,“父母老病,家无僮仆,竭力孝养”,绍熙四年(1193)中进士,仍以亲老不去做官,“闭户守拙,非分不取”,死后葬堵城。娶顾氏,生子三,子孙称廿一支,又称念一支。三子惠棐,名正,号三八,生卒失考。嘉泰二年(1202)进士,仕至殿帅府太尉。家乘记载,生有神明,墓在灌泾桥南,墓旁建庙,本地人还供奉家堂,有祷即应。娶李氏,诰封二品淑人,生三子,子孙称三八支。四子惠哲(1117—1172),又名侧,字原仪,号小一,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初为信州铅山簿,仕至建康府教授。也善诗,有“题天柱山鸿都观”一首存世。娶妻黄氏,生子二,迁戴埠,称小一支。惠纯,惠迪子,字原善,又字纯夫,生卒失考。绍熙四年(1193)进士,浙江台州府司法参军。阳羡《惠氏族谱》对惠纯的记载,与浙江《台州府志》对惠纯的记载为司法参军相左,认为惠纯未做官,“而是游于齐梁楚蔡间,未旋故里”,“其从其没,不得而知”,因而家谱只记载惠 善的后代。惠善四个儿子:贞、敏、棐、哲(也称贞、固、正、侧)的后代繁衍生息,人丁十分兴旺,以百岁堂族谱尊惠元祐为一世祖算起,传至第5世,第5代孙就达37人,第8代孙59人、第9代孙81人。第10代孙93人。这些裔孙环太湖迁移,由长洲(吴县)至无锡、至金坛、至金匮、至江阴、至溧阳、至宜兴等地,几百年间,来回穿插,迁移无常。最早迁无锡的是3世惠贞的四七支(一说8世孙始迁锡金),后来14世孙惠魁从芙蓉山(属金匮县)移居无锡兴道。惠敏廿一支11世孙惠暹也从苏州堵城迁居无锡南门外,6传至17世孙惠景泉,又名于第,偕其兄于科迁至南门外新安乡之倪桥,后兄弟分居,景泉又迁于钱饼桥东,越数传,子孙繁衍,称钱饼桥支。南门居住的18世孙惠奉泉又移居北门外新宕乡。三八支10世孙惠国宝迁居江阴杨舍(阳羡惠氏宗谱称廿一支14世孙惠钿,字广浦,也徙居江阴,子孙不详),传至15世惠鼎(1453—1514),字圣千,于明成化弘治年间由江阴夏阳迁居宜兴河渎,尊为分祖公。鼎生浩如,浩如生二子,长曰衡庄,次曰东湖,繁衍为两分支系。与此同时廿一支17世孙惠泽菴在徐舍生息。因而宜兴惠氏有两支三分一脉之说。惠哲小一支8传至惠彝先,号员七,于明洪武四年(1371)因避战乱,携妻赵氏并二子子方、子员迁居山环水绕的溧阳,成为溧阳惠氏始迁之祖。历数代后,有一支从溧阳徙居 镇江,又迁周庄镇东北蒋家桥。至清代形成四七、廿一、三八、小一四大支系14门派,主要集中在苏锡常三地。由于历来长兄小弟的原因,出现了叔侄同岁、小叔大侄、堂祖孙同岁的现象,衍生为五六代人同世而居的江南望族。江左惠氏,代有名人,成为惠姓人中佼佼者,宋时有十人中进士,除上面介绍的惠需、惠柔民、惠安民、惠迪、惠敏、惠棐、惠哲、惠纯夫外,还有惠端方、惠有大等。惠端方,生卒失考,字敬之,惠哲的次子,庆元二年(1196)进士,官累永嘉丞、祁门知县。惠有大(1169—1215),字侃如,敏之子,开禧元年(1205)进士,河曲知县。处世方严,德望服人,是一位机敏而又有威望的县官。到了清代,出了惠周惕、惠士奇、惠栋子孙三代经学家,史称“惠氏三杰”。据李开教授撰写的《惠栋评传》里记述,惠氏三杰是惠棐三八支的后裔,从惠棐始,7传至惠伦,始迁居吴县东渚村,又五传至惠洪,洪年105岁,号为百岁翁。惠洪生万方,万方生有声,有声生周惕,周惕生士奇,士奇生惠栋。惠有声,字朴菴,是明代科举考试选送入国子监修习课业的生员,与同里名人徐枋是好友。以九经在乡间授课传徒,精通《左氏春秋》,是朴学的先驱。由于惠有声的教育,经学成为家学在传承,而一代胜过一代,惠栋的成就最大,成为朴学 苏派中的首领。除宋时十进士、清代三杰外,还有九江府同知惠英,兴化府通判惠芾、员外郎惠安六,辽阳卫经历惠滔,广西来宾县知县惠滴泉、左都督惠养民、太平府教谕惠畴、刑部郎中惠润、州同知惠士麟、惠偀,湖广郴州别驾惠元辂等。近现代名人也不乏其人,民国年间有名医惠鸣时,有济困扶危侠骨婆心的惠泽人,有黄埔军校教官、北伐总指挥部少将参议惠东升。目前,江左惠姓除分布在无锡市、苏州市、常州市外,还散居上海、北京、南京、杭州等大城市。2008年,苏、锡、常三市户籍惠姓人口为13031人,其中无锡市最多,7726人;苏州市次之,4853人;常州市442人。著名的有国家科委副主任惠永正、核工业部自由电子激光专家惠仲锡、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化学生态专家惠嘉玉、苏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专家惠国桢、宜兴善卷洞风景区经理惠志刚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