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本站已运行

惠风和畅

搜索
热门搜索: 活动 交友 discuz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精彩专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②文教科研界] 惠庭祜生平事略

[复制链接]

123

主题

146

帖子

68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8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2016-7-9 10:47:23 0369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惠庭祜生平事略
惠海琥
       惠庭祜(1912—1972),汉中市略阳县白水江人,1912年4月1日生于一个世代商人家庭。略阳白水江人,工雕刻裱糊,以白水江五花石刻“五色金鱼”“黛玉葬花”等名声远扬。被西安美术学院、延安工艺厂聘为工艺师。
       庭祜自幼聪颖,好读书。十五岁时(1934年),父亲送他去天水学生意。时值抗日前夕,甘肃天水已很不平静,他耳濡目染了风起云涌的抗日浪潮,不断接受进步思想,从而开始了他追求进步的一生。
        1936年冬,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他看见一乞丐抖抖索索地从店前走过,顿时感到阵阵辛酸,当天晚上写了一篇《人间地狱》的文章,投往《青年战线》(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的机关刊物)。稿件未被采用,该刊编辑丁东(地下党人)却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鼓励他投入轰轰烈烈的抗日社会活动的洪流。从此他与党的地下工作者开始了来往。后来丁东介绍他加入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不久,该会迁往延安)。[注一]
“七七”事变发生后,惠庭祜接触到更多的进步人士。“生活书店”经理薛天鹏(地下党员)给他介绍了《解放》、《新华日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凯丰著)和《抵抗》(韬奋主编,后改为《抗战》)等进步报刊,像久旱的禾苗喜得甘雨,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一股熊熊烈火在年轻的店员胸中燃烧。他曾激动地写道:“我们中国受着三千多年的封建势力压迫,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二十多年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广大劳苦群众需要解放……共产党是我们的救星!”
       他向往革命圣地,想去“陕公”或“抗大”学习。1938年春,他毅然抛弃了即将期满的学徒生涯,离开了生活四年多的复义商行前往延安。由于途中受阻,被迫回家。他本想凑点盘费再去延安,但遭到家庭的阻拦,未能如愿。后来每当他谈及此事,总是流露出无限遗憾之情。
       白水江是一个只有百户人家的小镇。镇上发生大小事情,不到半日就会家喻户晓。惠庭祜回到家中,借父亲代办邮政之便,在亲友中传阅《解放》、《青年战线》和《论持久战》等书刊(均由重庆书店所寄),又在乡邻中宣传中共抗日主张。不久便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注意,暗中派人监视。一天下午,突然来了几人闯进家中查抄,幸亏在官场做事的亲属事先透露了消息,有关书刊已于前两日晚由人背往山里藏起,才免遭一场横祸。
       1944年春,惠庭祜到白水江小学任教。这年春天,校长以低价收买教师薪粮,惠庭祜与一勉县籍老师郭某发动教师罢课,历时四天获得胜利。但从此他成了校长眼中的危险人物,被监视得更加严密。这年冬天,他终以“奸伪分子”罪名被捕入狱。事情累及了前次转移材料的侯于齐弟兄(当时转移那批材料的还有李定邦、后改为李亲民)。侯氏兄弟二人被绑在学校门前的石狮上,严刑拷打了一日。但他俩咬紧牙关、绐终未吐真情。由于缺乏证据,家中又托人送礼说情,关押了十八天方保释出狱。出狱后罚往青年从军征集委员会服劳役月余。
       1946年白水江小学原任校长调走,庭祜又应新任校长之聘,再次到白水江小学任教,直到解放前夕。这一时期他曾以“蓟弢”化名参加中华全国文艺协会港澳分会函授班(1947年),后因国民党检查甚严,讲义中断而停止);也曾受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之托,保存了闻一多先生的《民粹性质与仆风》一文(后以“蓟弢”化名寄出)。[注二] 惠庭祜平生谦虚谨慎,“不喜溢美之词,他与许多名人常有交往,但从不炫耀,很少为外人所知。
      1949年农历十一月十六日晚,白水江解放了。刚从外地赶回家中的惠庭祜一夜未眠,十七日早即书写欢迎解放军的标语。接着参加恢复地方秩序的工作,组织学校开学。这时,他被选为白水江小学复课委员会主任,后又担任代理校长之职。
       学校工作繁忙异常,除聘请教师上课之外,还需要大量时间参加社会活动,动员学生入学,工作更加繁重,常常忙到深夜。1950年下半年被调城关高台小学任教导主任。终因体力不支于本年底离开了学校。历时半年时间。
         1952年6月,经介绍又到他熟悉的天水,先任和顺福药行会计,继任十一家合营集成运输大队会计,历时三年。
        1955年因家中屡催,于八月回家,在江镇饮食行业服务,先后被选为江镇乡人民委员会委员、县人民代表、县人民委员会委员。
        1957年元月被任命为白水江小学教导主任,再次从事教育工作。
        1959年初,惠庭祜被调到县文化馆任馆长;不久又被任命为县政协副主席。出于对党的无限热爱,他努力做好分配给自己的文化馆工作。夏天,他脚蹬草鞋,头戴草帽,冒着酷暑炎热,去收集文物,考证古迹;冬天,他身着旧袄,顶着寒风,趁农事稍闲之时,翻山越岭去开办文化站,把展览图片送往山村。在与农民长期的接触中,他收集了大量农谚,整理为《谚语三百首》小册子。
        城北二十里许嘉陵江畔,有《甫阝阁颂》摩崖石刻传为东汉蔡邕所撰,俗称状元碑,它是研究汉隶的宝贵资料。早年被行船缆绳磨损,又经长期风浸雨蚀,碑文斑纹脱落,字迹模糊。为了保存这一珍贵的文物,他先于1962年组织人力注释,何丽森先生、张迺良老师都先后参予了这一工作。后因种种原因中途停止,末能脱稿。1964年又得陈金桂同志(美术老师)协助,请来郃阳墨物艺人行知省先生精心拓片一百幅。事业上的共同合作,使他们结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
       然而,这一切在史无前例的“文化革命”开始,竟成为罪过。惠庭祜被打成“黑帮”点名批判,接着定为“三反分子”。他痛不欲生,再也无法忍受沉重的精神压力,于1966年6月含恨投江而死。终年四十七岁。
       粉碎“四人帮”后的1978年5月,略阳县召开隆重的追悼会,为被迫害致死的惠庭祜平反,使这一十二年沉冤终得昭雪,留嗣二男二女,也得以妥善安置。
       庭祜是我堂兄,悠悠岁月,他逝世已十九个年头了,回忆往事,不胜缱绻。恐年久事迹烟没,特记其生平事略,以志不忘云尔。
                                                      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日
注释:
[注一]  引自一九五0年本人自传。
[注二]  此事在本人自传中提及,说“朱自清先生”要编辑《闻一多全集》让我保存《民粹性质与仆风》一文,以笔名‘蓟韬’寄出”,仅此一笔,其详情未作说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23

主题

146

帖子

68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8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