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本站已运行 网站公告 | 这是第一条公告

搜索
热门搜索: 活动 交友 discuz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精彩专题

[陕西] 榆林惠姓

[复制链接]

74

主题

6

回帖

28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0
发表于:2016-7-24 17:08:34 04848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榆林惠姓
    榆林惠姓很少有人想到陕北榆林市竟然是全国惠姓人最多的地级市,到2007年4月,惠姓达到26152人,这一来自权威部门的户籍数字,使人们不得不信。全市12个县区均有分布,祖源共同,刨根问底,都是来自清涧惠姓。榆林惠姓居清涧者多,为20377人,是全国2200多个县(市、区)中,惠姓第一个超过2万人的县。在清涧过去有“师一千,惠八百”的民谣,现在惠姓人数已超过师姓。在全县160个单姓中位居第一。人数占到全县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换句话说,在清涧十个人中就有一个惠姓人。
    清涧惠姓源远流长,北宋末先祖生息在现在子洲县的淮宁河流域,相传来自江南苏州吴县,是南迁的扶风惠的一支。如何来到淮宁河流域无可考。北宋年间,子洲县境内的大理河、淮宁河流域包括绥德、清涧县是北宋王朝与西夏政权对峙的前沿地带,堡寨林立。据《子洲县志》、《清涧县志》、明清涧《惠氏家谱·序言》、《惠氏五户碑记》等文献资料推断,始迁祖可能是北宋时驻守在大理河、淮宁河流域堡寨的江苏吴县籍士兵,后转为民,定居在淮宁河流域。到金大定年间繁衍成“十房之族”,有的可能向南迁居到比较安全的清涧城东沟一带居住。金兴定五年、蒙古太祖十六年,也就是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蒙将木华黎率部南下,攻打大理河、淮宁河流域堡寨,将惠姓十房之族赶散。其中惠甫与其侄儿惠通逃命到大同,被元军抓获。罕干太子耶侓可汗收抚陕西时被裹挟南下,经过淮宁河老家(此地,已属怀宁县,蒙古至元四年,划归清涧县)时,叔侄二人看到逃命的家人无一人回归(后访知惠角于太原入籍,惠林于米脂入籍,惠便于延安入籍,其他不知去向),就潜藏下来。大军过后,通仍住原处,而惠甫却离开淮宁河老家,继续南行寻访失散的亲人。
    在金代,距清涧县城8华里的烂泥湾村(今村名叫惠家庙)也生息着一支惠姓人,至少有五户人家,这里的惠姓人,与淮宁河惠姓有着血缘关系,可能是从淮宁河迁来的,辈份在惠甫数世之上。清代清涧惠甫后人认为是始迁之祖,每年清明节设坟会祭典。惠甫怀着一线希望,南行90华里,来到烂泥湾村,本想看到“十房之族”的身影,没料到战乱之中,这里的族人更惨,只留一座座荒冢。这悲惨的景象对他的打击太大了,无心再前行,流寓与烂泥湾一山之隔的南沟村。
    据《家谱》记载,惠甫“慷慨倜傥,英迈不群”,可由大同返回清涧,已59岁了(一说69岁),寓居南沟娶了一名贺姓女子为妻,定居下来。甫生一子,曰伯珍。伯珍生5子,长曰秀,次曰圭,曰实,曰君恩,曰仲良。5子又生11子。生生息息,十数世之后,裔孙达“二千余丁”。6世孙惠时擅创修家谱时,尊惠甫为一世祖(惠通有无后代,家谱没有记载)。到21世纪初,历800余年,传30多代,衍为10大支系,裔孙散居全县,集中住在县城周围及城东无定河两岸的50多个村庄。其中以“惠”姓命名的村庄有19个。截至2005年底,全县在册惠姓人口18676人,两年零4个月后,增自20377人。在元代,清涧惠姓崭露头角,颇有名望。一是在县衙做官、做吏,二是广做善事。从伯珍开始至第6代,每代都有人在清涧县衙做“次官”(后改称主簿)。惠甫的长孙伯珍的长子惠秀任清涧县主簿达40余年,伯珍的4子惠君恩由“吏员”升任米脂县“幕官”(一说“都监”),第5子惠仲良任“都监”。惠甫的6代孙惠时擅官至正六品,先后任陕西行御史台译史,后升延安路判、兴元路判。惠甫的5代孙惠暹(时擅之父),隐居田野,做了一件大善事。至正年间(1341年后)连年亢旱,黎民饥饿,自行赈济粟米2000石,以救民困。有司奏达朝廷,升官不受,旌表其门曰:“忠义之门。”
    获得“忠义之门”美名的清涧惠氏,明清至近现代一直为当地的名门望族。乾隆年间惠人撰写的《惠氏五户碑记》中称清涧惠氏:“历明至清三四百年间,世有衣冠,自青衿以至科甲,自县尉以至朝贵,自执殳以至元戎,共500余人,列在家乘,斑斑可考。”这些话语有些炫耀之意,但也确实出了不少名人。清道光年间的《清涧县志》列入选举卷的惠姓人物有进士2人、举人11人、贡生48人。明代中后期,住在离县城十华里的小岔子村的惠世扬一家,4代为官,名声显赫。祖父惠之翰,嘉靖三十四年(1555)举人,任山西大同通判;父惠承芳万历二十二年(1594)中举(有的明碑上说是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日讲周程之学,人称关西夫子,后升北京户部主事,不拜告归;惠世扬万历三十五年(1607)中进士,历神宗、光宗、熹宗、毅宗四朝,任刑科给事中时因“直言进谏,刚正不阿,名满海内”,为魏党等贪官切齿,曾两度罢黜,两度复出,任刑部左侍郎。崇祯十五年五月(1642.5—6月)被推为阁臣,人称惠阁老,官至副都御史。其弟惠显,为延绥镇副将。次子惠渐,原名同宽,任抚夷守备。惠显、惠渐叔侄同守榆林城,与义军作战,城破而亡。惠亮相明嘉靖二十五年武举人,官职不详;惠廷佐,贡生,任河南新乡知县;惠宾,贡生,任山西平遥知县;贡生惠璋、惠商、惠及国等均任过教授等职。还有11人任主簿、县丞、教谕一类的官职。到了清代,惠应试为顺治二年武举人,官职不详;惠汝楫,康熙初年拔贡,任江西宜春知县;惠应翼,康熙四十一年(1702)举人,任商州(治所在今陕西商县)学正;惠子谅,康熙五十年(1711)中举,授陇州(今陕西陇县东南)学正;惠人(子谅之子),乾隆十年(1745)中进士,授龙阳(今湖南汉寿)知县,惠政5年,两袖清风;惠自贤任胶州守备;惠象离咸丰年间中武举,任榆林右营镇标把总,同治十三年(1874),陕西学台吴转凑部议世袭云骑尉。
    近现代清涧之惠,更是人才济济。清涧新编县志列入近现代人物489人,其中惠姓人有56人,占总人数的11.45%。省军级以上干部6人,厅局级干部及专家学者数十人,县科级更多。著名的人物军政界有陕西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政治活动家惠师温,成都军区后勤部政委、政治部顾问惠占荣,中共七大代表、解放后任林业部副部长的惠中权,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惠庶昌,陕西省常务副省长惠世恭,中央监委驻供销总社监察组组长、供销总社顾问惠庆祺,陕西省宝鸡地区专员惠居良,陕西省地质局局长惠北海,陕西省革命委员会视察室专员惠世温(化名:马万里),陕西省政协秘书长惠世武,陕西省粮食厅厅长惠荣武等。县处级干部有惠满升、惠家平、惠尊仁等。专家学者有西安石油大学党委书记、地理教授惠泱河,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专家惠世恩等。金融企业界有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行长惠平等。
    在本县党政司法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惠姓人,新中国成立以来届届都有。2000年以来担任过主要领导职务的有100多人,近几年在主要领导岗位上有惠清江、惠清俊、惠宽和、惠生礼、惠海江、惠生卫、惠革伟、惠兆峰、惠作华、惠建华、惠国强、惠国胜、惠朋生等20等人。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清涧有个大豪绅惠华亭,他大量购买出租土地,创办晋义恒、恒庆和等商号,兼营毛毡等手工业,任陕北实业银行清涧分行经理,对境内经济流通起过积极作用。任清涧商会会长期间倡办用石板铺砌县城街道,行人称便。他是国民党员,20年代任县警察局局长,30年代任县国民党感化院负责人、县保安大队少校队副。他曾瓦解共产党人斗志,迫害共产党人。有民谣:“打开清涧城,活捉惠华亭。”1940年2月清涧解放前夕,他逃往榆林,后至兰州,1947年潜居西安,1956年病故清涧。《清涧县志》对他的评价是:处世圆滑,较有经济头脑,当地瞩目的实业人物,政治上渐趋反动。
    清涧惠姓又是陕北惠姓之源,榆林市其他县区以及延安各县的惠姓始迁祖大都能溯源到清涧。子洲县现有惠姓1700多人,主要分布在淮宁河两岸的淮宁湾乡、裴家湾镇、老君殿镇、何家集乡的10多个村庄,这三个乡镇明清时为苏帖一里、二里,直至上世纪40年代前,还属清涧管辖,1944年建立子洲县时,划归子洲。现代的子洲人称其为南川,清涧惠姓研究者惠树旺、惠庆华近年曾到南川三个乡镇调查,所到清水沟、官庄、张家坪、人头山等村,遇到的不管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惠姓人,都认同始祖是清涧惠家,有的还能说出来自清涧某乡某村。淮宁湾乡清水沟、官庄惠姓为一宗,属清涧惠姓9分支,始祖来自清涧西惠家园则村。裴家湾镇寺(惠,念si,转音而来)家沟村现居惠姓400来人,相传始祖兄弟三人明中期从清涧大岔子村迁来,不久老三移居毛家河,现在毛家河也有惠姓200来人,民国年间清涧惠华亭帮助该村修过家谱,“文革”中丢失。子洲县审计局副局长高子中著有《子洲地名录》一书,据他考证,惠姓最早的村落是老君殿镇的张家坪村,此村明永乐年间为惠姓人所建,后来因张姓人居多而更名。何家集乡惠家墕村也是明初建村,始迁祖叫惠遂心,是清涧惠甫的第9世孙,居此已历14代,有的迁居人头山村,有的迁居外乡,现在村中只有三、四十户。李孝河乡惠家寨,清末建村,现只住30来人。高家坪乡惠家砭村,清初建村,现住呼姓,无一惠姓,还保留其名。清代子洲惠姓经常到清涧参加祭祖活动。现存的康熙二十六年清涧惠甫的15世孙建立的《惠氏五户始祖墓碑》,立碑人名单中刻有“苏帖一里惠国才”,苏帖一里辖7甲45村,相当今天的淮宁湾镇、裴家湾镇。米脂惠姓截至2005年底,户籍人口1008人,连同在外地工作的,约1200余人。这支惠氏溯源,与清涧惠氏为一脉。最早的家谱序言中说,元天下定,访知,“林于米脂入籍”,定居米脂的惠林,有无后代,没有文字记载,现在对开基之祖的两种传说都不涉及惠林。一说明朝末年,有个叫惠泽宇的人,从清涧迁来,先住砖窑山,后定居惠家老庄,为一世祖,传至现在有15—16代。另一说始祖是兄弟二人,叫惠一美、惠一道,明朝末年逃荒来到崖窑峁上边的惠塔村,开荒种地为生。以后人口发展,弃惠塔迁居砖窑山。若干年后,因特大暴雨,洪水泛滥,村庄被毁,分别迁居到惠硷、惠家老庄、白道峁、花墙湾、庙沟村。惠家老庄为大本营,全村730余人,惠姓有400多人。清朝末年有的逃荒要饭,流落到30里外的横山县党岔镇上惠老庄,后代有的又迁徙到南岔乡的新井峁等村。两村惠姓约300来人。米脂惠姓特别重视教育,再穷也要叫孩子读书认字,在清代虽然做官的人不多,可普遍知书识礼。到近现代人才辈出。民国年间有的在甘肃敦煌县任县长,有的黄埔军校毕业,北伐中阵亡。全国解放后有200多人先后走出惠家老庄,在米脂县城、延安、西安、西宁、兰州、包头、北京、牡丹江等地工作。在米脂县城工作的有20多人,在西安工作的有近百人,有的是党政干部,有的是专家学者。有影响的人物有惠怀芳,曾任红28军供给处长,解放战争时任新四旅后勤供给部副部长,解放后任国家储备物资局副局长。还有青海省西宁市市长、陕西省政府参事惠普,航天六院副院长惠郭荣,儿童文学作家、西安市委老干局副局长惠怀国,西安晚报科教部主任、高级记者惠树成,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惠树平等。定边、靖边、绥德、神木四县,惠姓各在百人以上,定边最多,950多人,分布在候场、黄渠、乔圈梁等村庄。
    改革开放以来惠姓人向城市流动的步伐加快。据曾任过清涧副县长的惠尊仁调查,全国解放初清涧城只住惠姓200来人,集中在东街,从事手工业、商业。现在清涧城惠姓有2000多人,多为干部、教职工及其家属。榆林市城区,全国解放初没有什么惠姓人,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榆阳区现在惠姓达830多人。省会西安也有清涧籍惠姓数百人。历元明清到现在的800余年间,惠甫的裔孙们,辗转向周边省山西、内蒙、宁夏、甘肃以及青海、新疆迁徙。山西黄河沿岸就出现了一些清涧惠姓或米脂惠姓建立的村落。清涧籍惠姓是一个庞大的支系,在全国保守估计约有3万余人。改革开放以来,有的走出国门,游历海外,定居美、英等国。(附言:康熙三十六年在江苏无锡惠山上建有惠氏宗祠,又称惠学士专祠。主祭惠元祐,陪祭的有清涧惠世扬,祠堂记中称世扬为元祐裔孙。惠世扬是惠甫的十三、四世孙,不可能是惠元祐的裔孙。惠元祐,字吉甫,北宋末年文渊阁学士,邓州路总管,主战派。宋室南迁杭州后,隐居浙江湖州吴兴大全港。他绍兴十一年逝世,子孙移居苏州吴县。此时陕北子洲、清涧已被金人占领20多年了,吴人不可能向金人占领的这些地区迁徙。从清涧惠姓家谱看,一世祖惠甫的祖先北宋时已在淮宁河生息,惠元祐的子孙南宋初才迁入江苏吴县。清涧惠姓在吴县的远祖应在北宋或北宋以前就由扶风郡迁居江南,定居吴县。比惠元祐的子孙定居吴县要早得多。)

122124032862661295.jpg

相关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