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本站已运行 GMT+8, 2024-09-13 星期五 08:55:00 (zpy_footer_time:09-13) 甲辰(龙)年 八月十一 辰时 (zpy_footer_time:八月十一) 网站公告 | 这是第一条公告

搜索
热门搜索: 活动 交友 discuz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精彩专题

[陕西] 西安惠姓

[复制链接]

74

主题

6

回帖

28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0
发表于:2016-7-24 17:17:41 0268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安惠姓
      
    西安,从古至今是惠姓活动最重要的地区之一。据公安部门2006年的户籍数字显示,有惠姓21998人,位居全国大城市之首。而且全市14个区县分布较均匀,除杨凌、阎良、新城、户县、高陵在千人以下外,其余区县都在1400人以上。
    早在姓、氏合一的汉初,就有惠姓人在这一地区生息。东汉末年社会大动乱中,大批关中人南迁,有的惠姓人故土难离,动乱过后仍回居长安附近。据西安市地名办公室调查,现在洪庆街道南端的惠家庄是惠姓在唐贞观年间或唐代以前建立的村庄。长安县鸣犊镇马嘶坡村,相传也是建于唐代,也有的说汉代这里就有了人家。最早是一惠姓老两口,带着6个儿子从扶风流落到此,穴居河岸,给邻村的“土大王”打工。后来又有一姓赫连的人,进山 做生意,也居于此。以后又有一户贩马的杨姓人也居于此。赫连、杨姓后来人口不旺,渐渐消失,而惠家却人丁兴旺,占居了库峪河两岸,现在成为惠姓为主的千人大村。关于村名,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其实是因发生地啸而得名。村子处于秦岭不断抬升的断层地带,曾每隔10到20年发生一次地啸,其声如雷,断续像马嘶声,人们将这种自然现象,与附近因牛鸣而称“鸣犊”镇相联系,得名马嘶坡。现村中老人尚有听过“马嘶”的。王寺镇的惠家堡村,相传是宋代建村,原惠、赵两姓人居此而得名,清嘉庆《长安县志》记为惠赵堡,今名叫惠家堡。在丰镐遗址南部有一座500多人的村落,建于宋代,最初惠姓人居于此,得名惠家堡,清嘉庆《长安县志》记为南丰镐村,清末恢复原名,当地人念作惠(xi)家堡。宋史记载有10世同堂的惠存顺为京兆人,京兆,即今西安,惠存顺可能就是这一带人。
    除这些古老村庄外,其余大都是明清 时建立的村庄。未央区汉城乡东惠村、西惠村,均是千人大村,位于古汉城城墙遗址上,明建文年间因村地低湿,初名惠家洼,亦写作惠家凹,到清乾隆年间扩大为东西两村,东村称惠家下头,西村称惠家上头。清嘉庆《长安县志》分为惠南、惠北二村,惠南村为今惠东村,惠北村为今惠西村。在三桥镇阿房宫前殿遗址上坐落着一个村庄叫赵家堡,相传明万历年间以姓氏得名,现在村中有赵、惠、李、张等姓,赵、惠居多,惠姓400多人,晚于赵姓迁入。雁塔区有沙乎沱、金乎沱村,两村均有惠姓人,沙乎沱惠姓是清时富平惠姓迁入,金乎沱惠姓是清末蓝田惠姓迁入。蓝田县惠姓始祖可能是明初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集中分布在两个乡镇四个村庄,以华胥镇惠家斜最多,800多人,其次为孟村乡的惠家环,600多人。临潼区有以惠姓建立的村庄惠家村、惠家坡,但祖源不详。北田镇北田村惠家因无家谱,始祖从何而来,也无法考究。高陵县药惠村惠 家现有惠姓800多人,明末以惠姓得名,清雍正十年《高陵县志》载有此村,名为惠家堡,光绪七年《高陵县续志》始记为惠家,民国三十年(1941)《高陵县区保总图》上将该村与药家村合标为“药惠村”。姬家乡也有个惠家村,元末建村,始祖从富平惠家村迁来,以原居村民姓命村。
    周至《惠氏家谱》记载明朝天启至崇祯年间,先祖惠养民、惠苏民兄弟从山西洪洞大槐树移居陕西周至涧里村。惠养民、惠苏民成为周至惠姓开基之祖。惠养民生八子,习称八门。除二门绝后,七门迁楼观台西堡,四门移居于广济镇南留村,其余长门、三门、五门、六门、八门,均居涧里繁衍生息。惠苏民后代,也在涧里生息,但续谱不详,门次不清。地方志对西安惠姓名人的记载,宋元以前很少,明清以来较详。长安、咸宁两县明清有举人惠儒、惠可久、惠应蛟、惠恺,惠儒明弘治年间任过通判。蓝田清顺治年间有举人惠民霑、高陵清康熙年间有 举人惠麟,任职均不详。周至惠姓传至四、五代,从清乾隆年间始,成为西安乃至关中惠姓的佼佼者,有着一门三进士、四举人、三贡生的荣耀。惠养民的第5代孙惠元士,字仲晦,号瀛州,乾隆四年(1739)进士,乾隆七年馆选翰林院,越三载,擢为检讨,敕授徵仕郎。致仕后回乡主持二曲书院,培养人才。乾隆四年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曾任陕西按察使的秦勇均为其撰写墓志铭,称:“其诗古文词,鸿博奥衍,为一时冠,每一艺出人争诵之。立朝刚有古风格,上书陈事,往往不避权贵,都中六君子之称,先生实居一焉!”元士的四弟惠元龙,乾隆十三年(1748)进士(武),曾任肃州守备、延绥镇波罗营都司,因屡建奇功,敕授昭武大夫。元士的堂叔惠琨(苏民的4代孙)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例授文林郎,因病早逝,未有任职。元士长子惠棆,乾隆四十二年(1703)拔贡,修职郎,曾任直隶南宫(今河北南宫市)县丞、良 乡县(今北京房山区)知县。元士的长孙、惠棆的长子惠其畅,太学生,例授登士郎。元士的曾孙,惠其畅的三子惠浩,任贵州永从县丞,代理黔西州知州事,敕授登仕郎。元士长兄元恺之子惠楠,岁贡生,例授修职郎。元士的堂叔惠璇,雍正2年举人。还有一些名人,与元士世系不清,即乾隆十八年武举惠大沛、乾隆二十五年正宾举人惠濬、乾隆三十九年武举惠桓、乾隆五十年正宾例贡惠玫、介宾监生惠瑔、耆宾惠秉德、儒士惠思诚等。可见,周至惠氏崇文尚武,官宦辈出,数代不衰,在京颇有名气,在乡名声显赫。元士的祖父惠修德,太学生,每逢佳节、荒年开仓放粮,周济贫民。据民国十四年《周至县志》记载惠修德“施舍乡里,人称善人,赈贷全活者千余人。”因而这支惠氏很受乡人的尊崇,有不少轶闻趣事传播于民间(详见书中第七章“周至惠氏传说集锦”)。那时涧里村成为独特的文化小村,村分东西两堡,建筑气势宏大,亭 台楼阁,雕梁画栋。村中常年摆摊设点,百货齐全,喜庆佳节,演戏杂耍,人来人往,热闹若市,人称“小北京”,驰名关中平原。元士祖母的葬礼十分隆重,元士同僚12人送来挽诗,宫保尚书、协办大学士孙嘉淦和内阁学士、左副都御史叶一栋的挽诗至今还保存着。
    清时的西安府范围很大,除了现在西安市管辖的范围外,还包括同官、耀县、富平、三原、泾阳、渭南等县,这些地方的惠姓人在外任职,都称西安人,当时给外省人的印象是西安惠姓人才济济。现代西安惠姓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一部分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外地迁入西安的干部、职工及其后裔。有不少人在省、市、区、县党政机关以及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任职,省厅级领导和专家学者不乏其人。
    世居当地的惠姓名人有战争年代曾任西安市工委书记的惠子俊和省参议员、长安县参议会议长惠甘亭。惠甘亭为社会名流,在上世纪40 年代末和50年代初创办芷阳中学和马嘶坡小学,为长安县培养人才作出了贡献。当代有长安籍的陕西师范大学地理学教授惠振德、蓝田籍的陕西省计生委副主任惠宏琏、未央区籍的陕西省农业开发办巡视员惠应南、灞桥区籍的第4军医大学药学系主任惠国强、临潼区籍的陕西省公安厅治安管理局副局长惠恒磊、周至籍的甘肃省人大财委主任惠树人等。在乡间还有一些名望很高的人,周至县养民公13代孙惠映明,自学成中医,德艺双馨,悬壶乡里,救死扶伤,很受百姓尊崇;百岁老人惠德发创办唢呐学校,传艺受德名满乡间。


IMG_20140405_080650.jpg

相关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