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惠姓概述
明清时期惠姓移居云贵高原。明时惠姓知识分子,主要是一些进士、举人,时有被朝廷派往云贵任职,有的在任殉职,有的任满调离。明亡后,归顺清廷的明军和南明入滇军队中的一些惠姓将士落籍云贵,子孙繁衍,成为今天云南贵州惠姓的主要支派。新中国成立前后,随着两地革命与建设的需要,内地大批军人、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经多种渠道输送到滇黔。他们中有一批惠姓人,扎根滇黔,勤奋一生,已历3—4代,成为两省惠姓新鲜血液。
云南全省惠姓3600多人,主要分布在曲靖市和昆明市辖区县。曲靖市的宣威市普立镇清代是云南惠姓的发祥地。始祖为惠成杰,清《东华实录》记载为游击将军,顺治六年(1649)一月,奉四川巡抚李国英之命,攻剿投降清廷驻防四川射洪、潼川又叛变的明将林时泰。宣威《惠氏族谱》称,惠成杰字英宇,陕西米脂人,当国朝定鼎之初,投笔从戎,屡树奇勋,特简武定中衡,越数年,晋秩曲寻镇,敕封昭武将军。后因吴三桂心怀叛逆,恐连忠义,遂辞职落籍宣威。(从《东华实录》记载看,不像是吴三桂的部队)先娶武略将军戴召之次女,生一子名定国,字以仁,明经进士(道光年间的《宣威州志》记为贡生);继娶李氏,生4子:定远,定边、定安、定鼎。定国娶徐氏、刘氏,生2子,长曰浩,移居普立;次曰溥,移居普安。定远,定边、定安皆乏嗣,唯定鼎,迁居袁家屯,娶陈氏生3子,长曰涟、次曰深、三曰沦。第4代开始,人口增加。第6代人盛丁繁,陆续向周边乡村及外县迁移。于都、于靖、于庄三兄弟分别东迁到贵州水城的野钟、米箩、红德(2012年1月水城惠姓户籍数字为 1067人),第7代庆恩、施恩、耀恩、铭恩、望恩、受恩与第8 代耀周、炳周先后向西南迁移到昆明市的呈贡县,第8代开周、光周、怀周分别迁到曲靖、嵩明、晋宁,第 8 代友周、恒周、焕周迁水城鹅脚等地。至现在,历 350余年,传15代,形成跨云贵两省,聚居在曲靖、昆明、六盘水三市12县(区、市)约3000 多人的望族。(现居宣威裔孙 1424 人以上——公安部门2012 年户籍数字)当代有影响的人物有惠我春,1911 年参加辛亥革命运动,1915年任讨袁军政府枢密官、宣传处处长、官印局局长、《义声报》主笔,积极撰文,笔伐袁世凯,得到蔡锷将军题赠策勉。惠光莹,清末秀才,民国初年考取县佐,不去就任,终生执教乡间,彝、回、苗少数民族孩童兼收,为普及乡村教育,增进民族团结作出贡献、当地群企酋升“声四,目地群众尊称“惠四先生”、“惠老师”。现代有司法部机关党委书记惠德明、六盘水市钟山区人大主任惠德赋等。
昆明惠姓有600余人,多数是惠成杰的裔孙,聚居在郊县。居住在昆明市城区的部分惠姓,是新中国成立后入滇惠姓人的后裔,公职人员居多。
罗平县有一支惠姓,先祖为惠大品,传说是清军中的一名士兵,康熙年间与吴三桂作战来到云南,后定居罗平,娶妻生子,兴旺时人口达到100多户,清末一场瘟疫流行,遭到灭顶之灾,几乎绝迹。现在人口也很少,只有几户人家。流传的字辈为:“腾廷道远,开拓未竟,永林世界,贡呈国铭,秉光宇航。”现在在世的为秉、光、宇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