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本站已运行

惠风和畅

搜索
热门搜索: 活动 交友 discuz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精彩专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惠金义·族亲相聚惠山大会的演讲稿

[复制链接]

122

主题

145

帖子

64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4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2016-7-10 23:29:24 047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惠金义·族亲相聚惠山演讲稿
尊敬的惠彬主持人
尊敬的逸民会长
尊敬的到会的宗亲们
大家好!
    在国庆节这个吉庆祥和的日子,七八十位不同支派宗亲,从云贵高原、巴山蜀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中州大地,匆匆赶来,欢聚无锡惠山,共同祭祀惠姓始祖,凭吊先贤,缅怀烈士,交流族情,增进情谊。这是惠姓得姓260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盛事,也可以说是破天荒的一次,我感到意义重大,大到什么程度,这要看聚会的结果,由后人评说。至少说明惠姓有一定的凝聚力,一部分人有宗族情感,有增进友谊团结共赢的愿望。更可喜的是这些志愿来聚会的人,不光是白发苍苍的老者,更多的是青壮年,这表明热心惠姓联谊活动,后继有人,薪火相传。
    我们惠姓是个小姓,但与别的小姓不同,别的小姓两个陌生的同姓人路途相遇,如同路人,没有什么感觉。而惠姓不同,两个陌生的惠姓人路途相遇,有一种亲切感,不由得互相搭话,问候,在公共场合,两个人争执起来,甚至互相撕打,只要听说对方姓惠,正旺的气头会顿消,激化的矛盾立马缓解。这种现象天津蓟县惠景达宗亲在“一个‘惠’字化干戈”、“卖马逢宗亲”两篇文章里进行了生动描述,许多人有这种经历。这种感觉是生理现象,还是文化现象,难道是有共同的基因?这还是个谜,靠大家来探求,靠后人来破解。
刚才在主持人带领大家参拜了我们的始祖东周惠王,惠王姓姬名阆,是周朝第17代王,东周第5王,春秋时期人,居住在洛阳城周王城,墓在现在洛阳市东郊的金村。在位25年,虽贵为天子,可处在礼崩乐坏,诸侯争雄的乱世,王室衰微的没有实力控制局面。在这种尴尬困局下,他凭着自己德行和智慧,使那些独霸一方的诸侯们不得不来朝见,基本保持了君临天下的共主尊严。他死后,史官们要对他一生做出评价,根据谥法,从40多个字中,选择了‘惠’字作为他的谥号,从此有了“惠王”这个称号。“惠”的含意是什么?谥法解释:“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这是最早对惠字的解释。从这个解释中,我们至少读出三条信息:一是他温和善良,二是仁慈爱民,三是他爱民的方式是“好与”,即喜欢经常赐民好处。看来他是一位仁慈、爱民的君主,他已经具有朴素的后来被儒家推崇的仁爱、民本思想。可惜司马迁没有为他立传,他那些生动的爱民故事没有流传下来。我们寄希望于秦汉以前简牍的出土,或许春秋战国的竹木片上会有他的爱民事迹的蛛丝马迹。不然不会给他这样的谥号。关于仁爱的思想,我在这里多说几句。有学者讨论东西方文化的区别,认为西方文化可以用一个“人“字来概括,强调个人的作用。而中国的文化则可用一个“仁”字来概括,强调处理二人和二人以上的人际关系。细细琢磨,很有道理。当前我们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词里,就含有仁的思想。因此今天我们祭祀周惠王,作为他的后人,更应继承发扬他的仁爱的崇高品德。周惠王不被史学家重视,但我们要重视,他在惠姓人心里就是一座山,一条河,一尊神,永远是我们心中的王,我们惠姓人世世代代要尊重他,纪念他,崇拜他,维护他。
    革命烈士,抗日烈士,是民族的精英,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关头,他们抱着“我死国活,我活国死”的信念,视死如归,明知血肉之躯挡不住弹雨硝烟,为了民族的尊严,还要决死相拼,殊死搏杀。在那烽火岁月,献出生命的有2000多万人,其中有一批是风华正茂的惠姓青年,我估计有三四百人。他们是惠姓大家族中的优秀儿女。哲人教导我们:“凡是为民族利益鞠躬尽瘁的,都是英雄,凡是在国家危亡之时挺身而出的,都应得到我们的尊敬”,因而今天在这个聚族活动的日子,应凭吊他们,缅怀他们,铭记他们,永远不忘他们的功绩。
    相聚惠山,惠山是祠堂文化的圣地,建有100多个姓的祠堂。刚才听了无锡祠堂研究会夏秘书长的报告,使我们增加了祠堂知识,提升了对祠堂的认识。祠堂建设是我们惠姓的薄弱环节,有许多支派没有祠堂,有的有,但很简陋。期望在以后的日子里,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出现一批外观简朴大方,内含深厚的祠堂。幸运的是在惠山上有我们的先贤宋大学士惠元祐的专祠,下午到那里参观,并到支祠进行祭祀活动。元祐公,字吉甫,是东吴百岁堂惠氏的始迁之祖,他是一位忠直之臣,说他直,是他性格直爽,有啥说啥,不隐满自己的观点。在国子监司业的岗位上,看見朱勔办花石纲事,依势贪横,就上疏弹劾,得罪了蔡京宰相,被罢官回乡,10多年后才被起用。他又是一位忠臣,他文武双全,有军事才能,最初是文官,重新起用时,他被任命为邓州路总管,主动率部出击,抗击金兵。“靖康之耻”,高宗继位,他被改任亲征行营制置使,不离高宗左右,面对金兵的追赶,护驾南迁,历尽艰辛,最终安全定都临安,就是现在的杭州。护驾有功,得到高宗的褒奨。南宋主和派掌权,他是主战派,北伐中原,迎还二圣,是他的梦想。因主暗臣奸,无法实现。他又有着像屈原一样的傲骨,不愿与秦桧之流同流合污,选择了洁身自好,脱下官服,隐居湖州吴兴大全港。一日获知岳飞被害,日夕悲号,绝食而亡。死后子孙们移居苏州吴县阳山,繁衍生息,将他葬于姑苏震泽东堵城(当今的苏州望亭镇中店附近)。三世之后,人丁兴旺,不断向无锡、常州迁徙,在江南形成望族,这就是百岁堂惠氏。因明代人把苏州称东吴,又称东吴惠氏。今天我们要瞻仰他的祠堂,纪念他,学习他的刚正不阿、坚贞爱国的品质。正因为有这么一座祠堂,我们今天才能在这里相聚。他在世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本是陕西扶风一介书生,好孙吴家学,胸有大志,但不走科举考试的正途,而是游历山川,结交朋友。一日来到洛阳,在知识分子聚集的鸿都门外,偶遇大学问家尹焞,相谈成为知己,遂迁居洛阳,密切关注国家的动向。抓住徽宗求直言的机遇,提出治乱安危的十条意见,得到皇帝的赏识,一下子提拔为国子监的直讲,开始了他跌宕起伏的仕途生涯。他死后也很传奇,正史无传,野史也没有记载,在历史的长河中默默无闻了500多年,突然要为他立祠官祭。这有多么奇妙。原来他死后,儿孙们请任过兵部侍郎的王居正为他写传,这篇传记通过家谱流传下来。到了清康熙20年,康熙大帝颁旨褒隆先哲,19世孙惠润将他的功绩写成奏疏,呈送朝廷,康熙大帝看后,被元祐公的精神打动,认可他是一位功臣,批准建祠官祭。惠山是一块风水宝地,当时建祠进入鼎盛期,竞争相当激烈,谁家能在此建祠,那是一件很荣耀的事,经过惠润先贤们的努力,于康熙36年终于建立起来,春秋两季官府主祭,各支派参加。这里我们应向先贤惠润致敬,感谢他为我们惠姓人添彩,为我们这个小姓能在惠山上有这么一座祠堂感到骄傲。他写奏疏的时候才是一位举人,没有官职,康熙27年才考中进士,康熙33年才当上山东费县知县,因有政绩,提拔为户部主事,最后官至刑部郎中,五品官衔。官职并不大,但他那尊祖敬宗的心是沉甸甸的,他与老祖相隔19代,时间跨度是560年,还不忘老祖的功德,遇到那么个罕见的机会,就把他从尘封的历史中挖掘出来,呈现在皇帝面前,恢复了老祖的忠直形象,得到了应有的待遇。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在坐的每位宗亲应该思考。  
    最后我要赞扬这次活动的合作精神。这次活动有组织者、支持者、赞助者。组织者精心策划任劳任怨;支持者鼎力相助,热情接待;赞助者慷慨解囊,出钱出物。他们是一群只有奉献,不求回报的人,三者合力办成了这次活动,并营造出温馨的气氛,使大家有回家的感觉。我们衷心地感谢他们。
    祝惠山相聚,欢乐愉快,圆满成功!
    祝惠姓的故事讲得更精彩!
                        
                                                       惠金义 2015年10月3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22

主题

145

帖子

64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4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