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安惠姓 延安市位于陕北南半部,北与榆林市相接,也是惠姓较多的地区之一,到2006年,惠姓达8336人。市辖13县(区)均有分布,与清涧相邻的延川、子长两县居多。延川2396人、子长1354人。
从清涧惠姓明初家谱序言得知,在金末,蒙古军队南下陕北,到淮宁河流域时,惠甫的“十房之族”被赶散,后来得知,这个大家庭中的惠便在延安入籍。惠便很可能就是最早住在延安的惠姓人。这说明至迟在元初延安这片古老的土地就有惠姓的踪迹。惠便有无后代,没有文字记载,也没有口头传说。延安城南的甘泉县雨岔乡灵掌寺,有一口大铁钟,铸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钟上信士名单中有惠顽、惠英尊名,说明明代中期延安地区确有惠姓人繁衍生息。这些人也许是惠便的后代,从元代起就居于此,也可能是惠甫的裔孙,明时从清涧迁来。
延安地区的农民,祖籍多在榆林各县。明清时期,延安广大地区尚未开发,地广人稀,雨量比榆林充沛。遇到灾年,清涧以北的一些农民就流寓到延安地区开荒种地,秋收后有的带着粮食回来,有的就定居那里。榆林民间把这种情况叫“走南路”、“进南山”。这种自发的(陕甘宁边区和解放初期有过有组织的成批迁移)零零散散移民活动,一直延续到上世纪70年代,其中不少榆林惠姓人就是在这种迁移活动中落户延安地区。
延川县近临清涧下廿里铺乡,该县惠姓分布在贺家湾、文安驿、永坪、吴庄等乡镇的10多个村庄,祖籍多是来自廿里铺乡的惠姓。子长县马家砭乡、瓦窑堡镇、李家岔镇的八、九个村庄惠姓较多,祖籍都在清涧,其中,有一支来自西惠家园则。甘泉县有惠姓320多人,劳山一带,有一支惠姓人,清朝末年,先祖从清涧陈家圪坨逃荒要饭落脚劳山,已传6代。今日的富县,是元明清鄜州的心脏地带。明末清初这里生活着一支惠姓人较有名望,恩贡惠光先顺治十三年(1656)任山东朝城县知县;惠成名,副将,委防合阳;贡生惠广基任江西南安府经历,父亲惠文显,被赠修职佐郎。这支惠姓后裔不详,疑是当今交道镇东茹子村惠姓。笔者曾到该村考察,老年人只说祖籍是清涧,先祖何时迁来,说不清楚,也不知道有惠光先这个人。1950年新修的家谱这样写道:“惠氏旧有家谱,经清代同治时大乱,被兵燹,远世祖不可考矣!其近世祖分五世系:大德、大普、大用、大智、宜林,以至于今才七世耳,计户十五,男女百余口。”东茹子村,古称儒子村,很有文化味,传说唐时建村,最早住的是麻家,以后是马家,再后是张家、惠家。民国年间,公路穿村而过,路东称东儒子,口语转为东茹子,解放前有的迁居澄城,解放后有的迁居富县城关,村中现有惠姓88户,200多人。茶坊镇川口村惠姓始祖清末从清涧迁来,传4代,19户,百多口人。富县惠姓还有两小支,都居于城内。惠延林支,祖籍黄陵县惠家河,民国年间,为避抓壮丁,祖父兄弟3人迁于阿当镇丁村,后祖父又迁居富县直罗镇,父亲惠礼全1990年后任富县副县长、人大副主任、主任等职,举家迁居县城。公安局副政委惠文安祖籍三原县新兴乡惠家村,祖父辈经商定居富县,已传4代。
黄陵县桥山镇惠家河村,是延安地区少有的以惠姓命名的村庄。据村中老人回忆,约在清道光年间,清涧县惠家河一对夫妇带领3个儿子,沿途乞讨来到此地,看到这里山环水绕,又荒无人烟,就居住下来,开荒种地,繁衍生息,因怀念家乡惠家河,将这里也叫惠家河,传至现在已历8代,110户,500多口人。这个村赶上了好时候,1987—1993年间,村里200多亩土地被延安炼油实业集团总公司征用,村中160人安排在炼油厂工作,由于工厂的带动,村中也富起来,全村人均年收入5000—6000元,是他们生活最好的时期。康崖底乡上王村还有一支惠姓,堂号为寿世堂,新发现了绘有三代人的挂谱(当地人称“影”),据此推断,生活在此村有100年了,但祖源不清。黄陵县副县长惠建国出自该支。洛川县惠姓155人,没有形成集中的村庄。延长县惠姓290多人分散在交口河、惠家圪台、七里村、郝家坡、安沟等8个村庄,交口河最多,也不足百人。惠家圪台惠三元1932年参加红军,曾任崂山兵站站长,1950年因病转业退休。延安市城区惠姓人也不断增多,约1000多人,机关干部、教职工居多。有的来自清涧,有的来自米脂,有的来自横山,有的来自子长、安塞、延川等县,远祖都在清涧。
延安惠姓新中国成立后逐步走向政坛,县级岗位上任职的较多,有惠宁、惠士中、惠文明、惠阳、惠礼全、惠振和、惠世峰;厅级干部有宁夏劳动局长惠长胜、陕西商洛军分区司令员惠巨才、首都警卫师副师长惠金贤;省军级干部有安徽省纪检委书记惠毅然、贵州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惠泽国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