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惠姓概述
2007年底为9600多人,主要分布在沈阳、大连、铁岭、鞍山、阜宁等市。有满族、汉族。辉南县惠天声家藏«惠氏世谱»记载,明永乐三年,尚回、尚义兄弟二人携眷由山东安丘避难而来,定居在辽东兴京赫图阿拉附近。这可能是惠姓出关落籍辽东的最早记载。该谱记载,这支惠氏出自孔姓,尚回、尚义是山东孔府55代衍圣公孔克坚的后裔。孔克坚在元末农民起义军反孔高潮中避乱举家北迁,居青州府安丘县五里庄。数年后63代尚回、尚义又避难携眷北迁辽东。“避难”,这个“难”,可能是孔门内部矛盾造成的,也可能是“靖难之役”带来的。为躲过这一劫,还得改姓,可见这个“难”很大。之所以改为惠姓,传说是因祖先中有的被封为惠候。
赫图阿拉,是建州女真的发祥地,后为努尔哈赤的都城(今属新宾县)。数代后有的迁居得力乌赫(后改为得力村,今属抚顺县)。赫图阿拉是兴京最西边界,得力乌赫是抚顺的最东边界,两地相距很近。在得力村一直居住到清末。历十七、八代,时有外迁,到道光年间,人满数千丁,散居数百里,有一大支迁到黑龙江省的蚂蚁河流域。1911年,得力村的广恩、广施、广善三支迁居吉林省通化县三棵树村,l928年居住在赫图阿拉的最后一支(惠广仁支),也迁到三棵树村。在得力村遗有数十座祖坟。这支的辈谱原为“士伯文朝永以质尚之懋,起钟振体京显泽法羽瑞”,“尚”,为63世。道光十六年又续20字,为“永文广义久天锡寿自畅,毓秀益成茂云清焕友良”。现传至“寿”字,为83世。家谱记载道光年间有翰林惠仁和,事迹不详。
明末清初也有惠姓人到辽东谋生落籍的。大连一支惠姓家谱记载:“河北抚宁下庄惠姓有兄弟5人,我高祖身列第5,因室如悬,崇祯皇帝时贸易关东大赖。大清圣君初位,山海关闭,高祖遂择盖平入内务府正黄旗,充当锦花庄头。娶一妻室,安享粒食,十有余年。不意'远亲叩户',借贷不遂,其施毒计,谋害性命,以致我高祖尸骨无归,名号失传(下庄惠姓族谱记载第6代兄弟5人,老大惠福在金州入旗。庄头,地主庄园的管理人)”。家谱序言感叹道:“幸天未绝惠,我高祖母生我士泽,仅留一线供惠门之香火。”曽祖士泽在“仙太公”的资助下成长,累积家业(今盖州市沙岗镇惠家屯),娶妻生子成学。祖父成学壮游复州,在东鸡冠山(今普兰店市乐甲北惠屯村)前开荒成业。我父文用又在金州东北乡台子山西占地开垦,名为惠家屯(今普兰店市丰荣办事处),動俭治家,安居而乐。家谱记载了第1代至4代在顺康雍乾时期迁徙情况。这支惠姓始祖名为旗人,实为汉人,发端盖平,不断南迁,于乾隆中期在金州定居下来。到现在历370余年,传十四、五代,裔孙约数千人,散居辽东半岛各市区县,普兰店市最多,,2008年7月统计数字为962人,集中在3个村庄。盖州市次之,为595人。
因具有满汉血统,对于族别,裔孙自愿填写,有的填为汉族,有的填为满族。辈谱为:“士成文朝德,两守宇思忠,恩兆怀安国,福源广利田,长存传世志,永正保家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支惠姓在大连地区兴旺发展,不少人供职机关事业单位,有的经商办企业。普兰店市的惠兆勃创建经营恒发建筑公司,从北惠屯迁居大连的惠恩众创办经营远洋运输公司,成为辽宁惠姓极有影响的一支。
闯关东时期一批惠姓人定居辽宁,铁岭惠姓始祖就是在这个时期从山东迁来的。咸丰十年开关后,有更多惠姓人落籍辽东。建平惠姓也是来自山东,沈阳有一支惠姓祖籍河北栾平县。
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南南阳、安徽泗县、山东莘县、云南昆明等地一批惠姓人在抚顺、沈阳工矿企业就业。还有一些军人转业沈阳及其他县城,成为辽宁惠姓的又一源头。像抗美援朝时期的志愿军连长惠润贤,四川南江人,转业到阜新仪表专用设备厂,娶妻生3子,都是当地机关干部,子生孙,代代相传,成为辽宁惠姓新鲜血液。
|